建湖毕霉投资有限公司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薦文章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你的位置:首頁 >  黨建工作 >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財稅體制改革落實

更新時間:2024-10-09 09:01  來源:《求是》2024/19  瀏覽:29次

中共財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錨定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重點部署了未來五年的重大改革舉措,這既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續篇,也是新征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之一,《決定》從預算制度、稅收制度、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等方面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明確部署,為下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全會精神,積極推動落實各項改革舉措,加快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制度。

  一、新時代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財政部門堅持把改革擺在財政工作突出位置,從制度建設到實踐發展不斷創新突破,我國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確立,為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積極貢獻。

  (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深化。財政資源統籌能力進一步增強,建立健全“四本預算”統籌銜接機制,加大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力度。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實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正式運行,預決算公開常態化制度化。政府采購鼓勵創新、促進節能環保等政策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全面實施國有資產報告制度,基本實現國有資產報告“全口徑、全覆蓋”目標。構建地方政府債務閉環管理制度體系,建立終身問責、倒查責任機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加強財會監督,強化財經紀律剛性約束。

  (二)稅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實行營改增,推進增值稅稅率四檔變三檔并降低稅率,建立留抵退稅制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初步建立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強化收入分配調節。完善消費稅制度,調整征收范圍,優化稅率結構。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支持創業就業、鼓勵創新發展。全面實施礦產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率先在河北省開展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并將試點范圍擴大到10個省份。推動施行環境保護稅法,實現排污費制度向環境保護稅平穩轉移,有力推動綠色轉型發展。落實稅收法定原則,18個稅種中有13個已完成立法。

  (三)財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扎實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基本公共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以及教育、科技等分領域改革方案。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明確增值稅“五五分享”比例等,將證券交易印花稅調整為中央收入,將環境保護稅作為地方收入,中央與地方財力格局保持總體穩定。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體系,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設立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明確各類轉移支付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

 新時代以來的財稅體制改革,堅持了過去改革的基本原則和好的做法,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實際不斷調整完善,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一是財政實力不斷壯大,有力保障重點支出。全國財政收入從2012年的11.7萬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1.7萬億元;支出規模從12.6萬億元增加到27.5萬億元,集中財力辦成了很多大事要事,有力支持打贏三大攻堅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戰略任務,保障國防、教育、科技等重點領域支出需求。二是保持較強宏觀調控能力,為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比重基本穩定,赤字率保持合理水平,為實施財政宏觀調控提供了充足資源和政策空間,有效應對了國際環境變化以及新冠疫情沖擊、自然災害等風險挑戰。三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切實兜牢民生底線。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不斷增加,2023年達到10.3萬億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地區間財力更加均衡,有力推動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些成績是新時代以來黨和國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經濟思想在財政領域的生動實踐,為推動我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科學把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識世界發展大勢,跟上時代潮流,是一個極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課題。”新時代新征程,財政改革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把握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實踐新要求,與時俱進、守正創新,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一)正確認識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要從全球、全局和戰略高度,準確把握當前形勢發展變化,找準改革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前進方向。

  從國際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大國博弈日趨激烈,逆全球化和產業鏈供應鏈區域化碎片化趨勢日益明顯,美國等西方國家不遺余力對我打壓遏制,我國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必須保持“風雨不動安如山”的戰略定力,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用完善的制度防范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的基本面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并未改變,但也面臨一些前進中的問題、發展中的煩惱。人口老齡化加劇,數字經濟深刻改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綠色發展推動生產消費加速轉型,我國產業結構、商業模式、財富分配發生明顯變化,城鄉、區域、收入等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這些問題都是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反映,要求財政發揮作用予以應對,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完善財稅體制,壯大財政實力,改進財政管理,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塑造新動能新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

  從財政自身看,財政運行持續承壓,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房地產市場低迷等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低于名義GDP增速,而基層“三保”、債務還本付息等剛性支出壓力越來越大,減收增支矛盾突出。同時,財稅體制還不夠完善,預算完整性有待增強,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夠高;稅制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稅制效率有待提升;轉移支付制度激勵約束機制尚需完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不盡合理,政府間財政關系需進一步理順。面對財政自身存在問題,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加快完善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財稅體制機制,把我國財政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二)準確把握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方向和原則要求。要把財稅體制改革放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局中統籌考量、系統謀劃。

  一是準確把握改革的目標方向。緊緊圍繞“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總目標,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統籌生財、聚財、用財之道,加快建立健全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財政制度。要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適應我國產業結構、商業模式、財富分配等變化,推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著眼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加強與其他政策協調配合,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提升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政府治理的有效性。要持續增進人民福祉,推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體系,更好促進社會公平。要全面推進建設美麗中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二是準確把握改革的原則要求。要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政領財、以財輔政,確保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財政領域充分彰顯。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始終堅持守正創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突出問題導向,在新的起點上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始終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先立后破,建立健全財政制度。要始終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財稅體制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要始終堅持系統觀念,綜合統籌、協調各方,妥善處理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系,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三)扎實推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重點改革任務。《決定》專列第17條,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在其他部分也部署了一些與財政有關的改革工作,明確了下一步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一是健全預算制度,大力推進財政科學管理,提升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法治化水平。收入上,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把依托行政權力、政府信用、國有資源資產獲取的收入全部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績效評價制度。支出上,優化財政資源分配機制,統一預算分配權,提高預算管理統一性、規范性;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打破支出基數固化預期;完善支出標準體系,發揮支出標準在預算管理中的支撐作用。管理上,完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更加突出績效導向,不折不扣落實黨政機關習慣過緊日子要求,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

  二是健全稅收制度,增強稅收調節功能,促進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優化稅制結構,適應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等新趨勢新變化,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完善綠色稅制,全面推行水資源費改稅;健全直接稅體系,完善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規范經營所得、資本所得、財產所得稅收政策,實行勞動性所得統一征稅,更好發揮調節收入分配功能。全面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穩步推進增值稅、消費稅等稅收立法及非稅收入立法,規范稅收優惠政策,創造統一公平的國內市場環境。完善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支持機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三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更好調動兩個積極性。拓展地方稅源,推進消費稅征收環節后移并穩步下劃地方。研究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為地方附加稅。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適當下沉部分非稅收入管理權限。完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清理規范專項轉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相匹配程度,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管好地方政府債務,合理擴大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適當擴大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構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加快地方融資平臺改革轉型。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中央財政事權原則上通過中央本級安排支出,減少委托地方代行的中央財政事權。不得違規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資金,確需委托地方行使事權的,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安排資金。

  三、堅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任務落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力以赴落實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扎實推動財稅體制更好適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更好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要。

  (一)堅持科學理論指導。財政制度安排體現黨和國家意志,涉及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以科學理論指導財稅體制改革實踐。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要求,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體悟其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及蘊含的立場觀點方法,確保財稅體制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二)堅持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則事半功倍。財稅體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聯度高、協同性強,既要做到“十個指頭彈鋼琴”,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緊緊盯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領域和“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關鍵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拿出更大勇氣、更多舉措破舊立新、固強補短,穩中求進、破立并舉,以重點環節突破帶動整體改革推進。

  (三)堅持聯動發力、穩步推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增進共識,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進一步凝聚共識,握指成拳、合力致遠。堅持“開門搞改革”,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基礎上,加強改革頂層設計,科學制定改革方案,細化實化改革舉措,增強改革針對性實效性。要加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增強改革取向一致性。在推進改革中,要把握好改革節奏,明確優先序,把握時度效,堅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扎實穩健。對已經確定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沒有實踐經驗的改革,可以采取試點先行探索的辦法,取得經驗、看準了再推開。

  (四)堅持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要始終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厚植新時代財政工作的人民情懷,以人民群眾的口碑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準。要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堅持問計于民、問需于民,聚焦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辦事、托幼養老以及生命財產安全等急難愁盼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財稅改革舉措,多辦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財政實事,切實提高財稅體制改革的含金量,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